敦煌汉唐碑铭是指敦煌地区及与敦煌相关的自汉至唐时期的金石碑铭文献,其在历史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以下是具体介绍: 敦煌汉唐碑铭的分类敦煌写卷中的抄本文献:包括邈真赞、墓志铭、修功德记、人物赞文等。这些文献是研究当时人物生平、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等的重要资料。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唐代碑刻拓片:如唐太宗《温泉铭》、欧阳询《化度寺碑》、柳公权《金刚经》等,这些拓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各地出土的与敦煌相关的石刻文献:既有敦煌现存的《大历碑》等,也有外地出土的《裴岑纪功碑》等,还包括在敦煌做官或籍贯、郡望为敦煌的人物的碑志。 敦煌汉唐碑铭的历史价值丰富与补正历史记载:敦煌碑铭文献丰富与补正了传世文献对重要历史人物、史实的记载。一篇墓志相当于一个人物的传记,能让很多过去不为人知的历史人物展现在我们面前,如初唐的令狐德棻、唐高祖的曾孙李福嗣等,碑文不仅勾勒出他们的生平,也补正了正史中如生卒年、籍贯等诸多讹误。同时,碑铭中还包含对汉唐时期重要政治历史事件的记录与评价,如《汉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记录了永和年间汉朝对匈奴的战事,与《后汉书》的记载不同,可补充正史之不足。见证民族与宗教文化融合:敦煌碑铭文献见证了汉唐丝路民族与宗教文化大融合的场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胡族沿丝绸之路进入华夏并逐渐定居,通过伪托华夏祖源的墓志书写方式融入华夏民族,如隋代柔然贵族郁久闾可婆头的墓志体现了北方民族的汉化过程。此外,碑铭中包含不少佛教史料,对佛教史研究具有重要辅助作用,高僧墓志丰富了我们对其生平和佛教传播发展的认识,如北魏高僧惠猛的墓志明确了其籍贯和生活年代。助力中古文学、艺术史研究:敦煌汉唐碑志的撰文者有些本身就是著名的文学家,其碑文或志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于研究他们的文学风格演变等具有一定帮助,还能够补《全隋文》《全唐文》之不足。同时,碑铭上的书法、雕刻等艺术形式,也是研究古代艺术史的重要资料,反映了当时的书法艺术风格和雕刻工艺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