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校园餐饮安全需重点关注以下三大核心领域,以全面保障师生饮食健康: 1. 源头与食材安全:从“入口”把控基础关- 严格核查供应商资质,确保米、面、油、肉、蛋、奶等核心食材均来自合规渠道,杜绝“三无”产品。- 加强食材储存管理,区分生熟、荤素存放,控制冷藏冷冻温度,定期清理过期、变质食材,防止交叉污染。- 落实食材索证索票与台账登记制度,确保每批次食材可追溯,出现问题能快速定位源头。 2. 加工与操作安全:规范流程防风险- 强化从业人员管理,要求后厨人员持有效健康证上岗,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工作时穿戴清洁衣帽、规范洗手消毒。- 严格执行食品加工操作规范,生熟食品加工工具(刀具、砧板、容器)分开使用,肉类、海鲜等食材彻底烧熟煮透(中心温度不低于70℃),避免生食或半生食风险。- 保持后厨环境卫生,定期清洁消毒操作台面、设备、下水道等,及时清理厨余垃圾,防止蚊虫、鼠类滋生。 3. 供餐与应急安全:全链条兜底保障- 规范供餐环节管理,热食供餐时温度不低于60℃,冷食储存温度不高于8℃,避免长时间室温放置导致细菌滋生;餐具需经高温或臭氧消毒后使用,杜绝“循环使用未消毒餐具”问题。- 建立健全应急机制,针对食物中毒等突发情况制定应急预案,明确报告流程、处置措施及责任分工;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确保出现问题能快速响应、妥善处理。- 畅通监督反馈渠道,通过公示栏、校园APP等公开餐饮安全信息,设立师生意见箱或投诉电话,鼓励师生参与监督,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
|
|